现代机械设备虽然多种多样,但齿轮传动仍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主要传动形式之一。各种机械、仪器、仪表、汽车、船舶、飞机等都离不开齿轮传动。齿轮的失效将影响系统不能正常运行,针对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,并阐述了齿轮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齿轮,任意一个有齿轮的机械元件,当它能利用它的齿与另一个有齿元件连续啮合,从而将运动传递给后者,或从后者接受运动。齿轮是普遍应用的机械传动元件。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形式。可以说,凡是改变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的地点,都有齿轮传动形式。由于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、效率高、寿命长、工作可靠、传动比恒定和维修方便等优点,所以在运动和动力传递以及变更速度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普遍应用。但是齿轮传递也有明显的缺点,由于其特有的啮合传递方式造成两个突出的问题:一是振动噪声较其他方式大;二是当其制造工艺、材质、热处理、装配等因素未达到理想状态时,常成为诱发齿轮失效的重要因素,且诊断较为复杂。而且其失效往往是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常见原因之一。所以,对齿轮进行失效形式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。
一、齿轮的常见失效形式
1、齿面磨损
对于开式齿轮传动或含有不清洁的润滑油的闭式齿轮传动,由于啮合齿面间的相对滑动,使一些较硬的磨粒进入了摩擦表面,从而使齿廓改变,侧隙加大,以至于齿轮过度减薄导致齿断。一般情况下,只有在润滑油中夹杂磨粒时,才会在运行中引起齿面磨粒磨损。
2、齿面胶合
对于高速重载的齿轮齿轮传动中,因齿面间的摩擦力较大,相对速度大,致使啮合区温度过高,一旦润滑条件不良,齿面间的油膜便会消失,使得两轮齿的金属表面直接接触,从而发生相互粘结。当两齿面继续相对运动时,较硬的齿面将较软的齿面上的部分材料沿滑动方向撕下而形成沟纹。
3、疲劳点蚀
相互啮合的两轮齿接触时,齿面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两工作表面上产生接触应力,由于啮合点的位置是变化的,且齿轮做的是周期性的运动,所以接触应力是按脉动循环变化的。齿面长时间在这种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,在齿面的刀痕处会出现小的裂纹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裂纹逐渐在表层横向扩展,裂纹形成环状后,使轮齿的表面产生微小面积的剥落而形成一些疲劳浅坑。
4、轮齿折断
在运行工程中承受载荷的齿轮,如同悬臂梁,其根部受到脉冲的周期性应力超过齿轮材料的疲劳极限时,会在根部产生裂纹,并逐步扩展,当剩余部分无法承受传动载荷时就会发生断齿现象。齿轮由于工作中严重的冲击、偏载以及材质不均匀也可能引起断齿。
5、齿面塑性变形
在冲击载荷或重载下,齿面易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,从而使渐开线齿廓的曲面发生变形。
二、导致齿轮失效的原因
1、制造误差
齿轮制造误差主要有偏心、齿距误差和齿形误差等。所谓的偏心,是指齿轮(一般为旋转体)的几何中心和旋转中心不重合;齿距偏差是指齿轮的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。
2、装配不良
齿轮装配不当会造成工作状态劣化。当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轴不平行时,会在齿宽方向只有一端接触,或者出现齿轮的直线性偏差等,使齿轮所承受的载荷在齿宽方向不均匀,不能平稳的传动扭矩,这种情况为“一端接触”,会使齿的局部承受过大的载荷,有可能造成断齿。
3、润滑不良
对于高速重载齿轮,润滑不良会导致齿面局部过热,导致润滑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除了油温过高,还有油路堵塞、润滑油中进水、润滑油变质等。
4、超载
由于工作负载不平稳的齿轮驱动装置,经常会出现过载现象,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,就会造成齿轮过载断裂,或者长期过载导致大量齿轮根部疲劳裂纹、断裂。
5、操作失误
操作失误通常包括缺油、超载、长期超速等,都会造成齿轮损伤、损坏。
6、齿轮损失
由于设计不当,制造有误差,或在不适当的条件在运行,会产生各种的损失。其形式很多,而且又往往是互相交错在一起,使齿轮的损失显得更为复杂。齿轮的损失形式随齿轮材料、热处理、运行状态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,常见的有:
(1)磨料损失:主要包括磨粒磨损、腐蚀磨损、粘着磨损和由此引起的擦伤及胶合。
(2)表面接触疲劳失效:包括初期点蚀、破坏性点蚀和最终剥落。
(3)齿面塑性变形:包括压痕、凹沟、凸角、呈波纹折痕等。
三、新一代齿轮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
为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的需要,新一代齿轮技术的发展趋势,将会是:
1、绿化——无污染或少污染.如全塑料汽车,太阳能汽车,燃料电池自行车。
2、净化——平稳传动,降低噪声采用塑料齿轮和高密封齿轮箱低能耗和高传动效率。
3、小化——由小体积和少齿数(齿数为2~3)到纳米型的超小型齿轮,直径为0.3毫米的齿轮。
4、高耐用性——长寿命或高啮合强度采用高强度材料,高可靠性设计。
5、高宜人性——对使用者有舒适感或美感。各种艺术造型用具,各种方便使用用具。
6、发展趋势的综合利用。如新型非零传动齿轮,空间站、全球联网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