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制品接触,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如塑料袋、餐具、饮料瓶、保鲜膜、学习用具、电脑、电视、门窗……,不胜枚举。他们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吗?本期“生活百科”,我们就将为大家系统介绍一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塑料制品,使大家了解它,扬长避短,更好地为我们服务。
塑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,它与合成橡胶、合成纤维形成了当今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合成材料。具体地说,塑料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,加入各种添加剂,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塑制成一定形状,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。我们通常所用的塑料并不是一种纯物质,它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。其中高分子聚合物(或称合成树脂)是塑料的主要成分,此外,为了改进塑料的性能,还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种辅助材料,如填料、增塑剂、润滑剂、稳定剂、着色剂等,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。
矿泉水瓶含一种叫做PET的塑料材质,用一次是安全的,如果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使用,就有致癌危机。这个消息引起本刊记者的深思。我们平时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塑料。
塑料的优点
1.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,不与酸、碱反应。
2.塑料制造成本低。
3.耐用、防水、质轻。
4.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。
5.是良好的绝缘体。
6.塑料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,这样可以降低原油消耗。
塑料的缺点
1.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,分类十分困难,而且经济上不合算。
2.塑料容易燃烧,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。例如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,这种物质少量会导致失明,吸入有呕吐等症状。PVC燃烧会产生氯化氢等有毒气体,高温环境也会导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,例如苯环等。
3.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,石油资源是有限的。
4.塑料无法被自然分解。由于塑料的无法自然降解性,目前已经导致许多动物的悲剧。比如动物园的猴子、鹈鹕、海豚等动物,都会误吞游客随手丢的塑料瓶,最后由于不消化而痛苦的死去;望去美丽纯净的海面上,走近了看,其实飘满了各种各样的无法为海洋所容纳的塑料垃圾,在多只死去海鸟样本的肠子里,人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无法被消化的塑料。
塑料与食品包装
自从1862年发明塑料以来,它就被广泛用于各种包装。塑料能帮助防止食物污染,并且是一种轻便的选择,从软饮料瓶到各类食品、小商品的外盒都适用。许多类型的包装材料没有塑料是不行的。塑料是一种质量轻、防压的材料,易于清洗,能够塑形用于多种用途。城市白领午餐饭盒、冰箱里盛放剩菜的容器,办公室桌上的文件夹也都是塑料制品。
塑料能够用于新鲜水果、蔬菜和肉类的真空密封,使其保鲜并防止受到细菌的污染。一种叫环氧树脂类型的塑料被涂层于罐头的内壁,有助于防止内壁受到腐蚀,这样能够阻止金属渗漏到食物中,或阻止细菌污染,因此使罐装食品更加安全。越来越多的塑料被用于制作餐具,如盘子、碗、刀叉和瓶子。我们使用塑料包装来存放剩菜以及微波加热食物。
目前包装工艺的进步使得忙碌的人们可以从冰箱里取出食物后,使用一次性塑料碟子盛放,置于微波炉中加热,制作一顿快餐。
塑料与食物安全
食品包装中使用的塑料非常稳定,如果正确使用,其组成物质渗入到食品中的可能性很低。但是,加入到塑料中以赋予塑料某种特性的物质,有时可以在烹饪或储藏过程中迁移至食物里。
某些食品和饮料罐有一层塑料涂层,以防止食物接触金属罐从而破坏金属罐,但该涂层可能会释放微量被称做双酚A的物质。食品中的双酚A超过可接受的安全限度,就可能会造成健康风险。
由塑料制成的食品保鲜膜可能会向油脂性食物,如奶酪、肉类,渗透微量的己二酸二乙基己酯(DEHA),尤其当加热食物接触保鲜膜时。在食品罐或瓶盖中使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(DEHP)也可能渗入食物中。长期使用,会对健康构成威胁。
大量研究证实,进入食物中的塑料成分超过一定限度是有危害的。例如,欧洲委员会建立了双酚A的安全摄入量,即一生中每日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.05mg。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平均摄入量只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.0003mg。看来,生活中还是要尽量少食用使用塑料制品包装的食物。
塑料制品使用小常识
针对塑料制品对人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,要看塑料容器的制成材料,鉴别方法是把塑料容器底朝上,会看到一个带有三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符号,三角形里边有1 ~ 7的数字,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。这种标注方式虽然属于非强制性的要求,但大中型企业为了方便塑料制品回收利用,一般都标注塑料回收标识。所以消费者选用塑料容器时一定首选大型企业的产品。
“1号”PET
矿泉水瓶、碳酸饮料瓶: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。
使用:此类塑料耐热至65℃,耐冷至零下20℃,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,装高温液体、或加热则易变形,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。并且,科学家发现,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,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,对睾丸具有毒性。因此,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,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,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,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。
“2号”HDPE
清洁用品、沐浴产品: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
使用: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,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,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,变成细菌的温床,最好不要循环使用。
“3号”PVC
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:最好不要购买。
使用: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,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,有毒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,可能引起乳癌、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。目前,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。如果在使用,千万不要让它受热。
“4号”LDPE
保鲜膜、塑料膜:保鲜膜别包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
使用:耐热性不强,通常,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℃时会出现热熔现象,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。并且,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,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。因此,食物放入微波炉前,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。
“5号”PP
微波炉餐盒、保鲜盒:因微波炉餐盒一般使用微波炉专用PP(聚丙烯,微波炉专用PP耐高温120℃,耐低温-20℃),因造价成本,盖子一般不使用专用PP,放入微波炉时,需把盖子取下方可使用。因各类卡口型保鲜盒大多使用透明PP而非专用PP,一般不能放入微波炉使用。
使用:唯一可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,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。需要特别注意,一些微波炉餐盒,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,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,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,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。为保险起见,容器放入微波炉前,先把盖子取下。
“6号”PS
碗装泡面盒、快餐盒: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。
使用:又耐热又抗寒,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,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(耐温70℃时即释放出)。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(如柳橙汁)、强碱性物质,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,容易致癌。因此,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。
“7号”PC
其他类:水壶、水杯、奶瓶:PC胶遇热释双酚A,有毒性。
使用: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,尤其多用于奶瓶中,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。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,理论上,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,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,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,更谈不上释出。只是,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,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。因此,小心为上,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。